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,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。
拔河为双方各执绳一端进行角力的体育活动,属于中国的传统运动项目。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,就有拔河这项活动,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,而称为“钩强”或“牵钩”,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“施钩之戏”。拔河是一项历史悠久的团队角力运动,世界各地皆有拔河活动。在今日的各种运动会中,仍然不难看见有此项比赛活动。目前拔河运动可被区分传统拔河及新式八人制拔河运动,传统拔河为20-30人的活动,过去以祭祖等活动常出现;但新式八人制拔河则为近代较常推展的运动,体重分级、规则分明,更具公平性,竞技性更高。
2015年12月,经韩国、菲律宾、越南、柬埔寨四国联合推荐,拔河以“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”的名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,同时成为韩国的第18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。
历史
唐朝拔河风气盛行,唐景龙四年(710年)清明节,皇帝宫中举行过一次拔河比赛,参加的人有宰相、驸马与将军,是史上较为盛大的拔河比赛,此清明节拔河的习俗流传到今天。 唐玄宗(明皇)也喜欢拔河运动,拔河起源于襄楚之间的水军健身运动,是人与船之间的拔河。
山西省的民众会在冬天利用天然的河湖结冰表面,以泼水融冰的方式制作冰场进行野外拔河活动。
现代发展
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团体运动,拔河在1912年至1920年曾贵为奥运项目。当时拔河的规则很简单,每队8人对抗,并被列为田径项目之一。在举行过的5届奥运拔河赛中,丹麦瑞典联队、美国队、英国队、瑞典队和英国队先后夺冠。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奥运会后,由于缺乏更好的比赛条件,加之比赛用鞋、队员体重等多方面规则存在各种争议,拔河就此被排除出了奥运会。2002年,国际拔河联盟(TWIF)正式加入国际奥委会,这些年来一直以拔河回归奥运作为努力的目标。从2014年开始,日本与韩国的拔河联盟就在争取拔河重返奥运大家庭的宣传。他们在申请书中指出,拔河可以让更多民间非职业选手登上奥运舞台,而考虑到规则相对简单,又是众多选手参加的团队运动,加上决出胜负时间并不长以及利于电视转播等因素,拔河值得回归奥运赛场。2014年3月,韩国与越南、柬埔寨、菲律宾联合为“拔河比赛和仪式”申遗。2015年11月,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委员会执行附属机构给出了“补充信息”的意见,认为需要完善相关说明,这意味着只有一半把握入选,但上述四国有关人士共同努力,最终使“拔河比赛和仪式”申遗成功。2015年12月,韩国、越南、柬埔寨、菲律宾一起申请的拔河(Tugging rituals and games)成功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